促銷公告
聯系我們
新聞資訊
-
發布日期:2017-05-14CTC & ctDNA & cfDNA & 外泌體 那點事兒CTC(circulating tumor cells)即循環腫瘤細胞 是在腫瘤形成的早期,或者是從原發腫瘤甚至是轉移形成的新腫瘤上掉落下來,并且進入到患者的外周血循環系統中的惡性腫瘤細胞。臨床上可以用于腫瘤的早發現,或者腫瘤治療 [更多]
-
發布日期:2017-05-14RNA編輯的廣泛重編碼比較基因組學研究為人們揭示了一個驚人的事實,那就是截然不同的生物之間其實擁有不少共同的基因,比如人類、海膽、線蟲和果蠅。那么,相似的DNA藍圖為何能產生如此顯著的形態、大小和復雜性差異呢?分子生物學的傳統“中心法則”認為,遺傳信息始終如一的從基因組DNA、信使RNA傳遞到蛋白質合成。但科學家們近來發現事實并非這么簡單,遺傳信息在傳遞過程中會發生改變,例如RNA編輯可以對其生產的蛋白質進行微調。包括 [更多]
-
發布日期:2017-05-14調查稱課題經費用于學術研究不足三成近年來,我國科技投入持續大幅增長,中央財政科技支出更是保持年均20%以上的高速增長。然而,《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調研中了解到,當前,科研經費使用不僅效率較低,甚至還出現了跑冒滴漏、挪用亂用、腐敗貪污等現象。套取經費手段五花八門《經濟參考報》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在一些高校和科研單位,大量科研經費沒有用于科研本身,大到發放工資、福利,小到充飯卡、交電話費,科研經費幾乎“無所不能”,套取科研經費的手段“ [更多]
-
發布日期:2017-05-14科學家在距今三千年人類骨骼發現癌癥痕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球每年新增癌癥患者有1400萬人。癌癥是現代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但它不是到現代才出現的疾病,而是有著悠久的歷史。英國考古學家在一具距今三千年的人類骨骼上發現了癌癥的痕跡,是迄今人類發現的*古老的轉移癌,為科學家研究癌癥帶來了新線索。這項研究由來自英國杜倫大學和大英博物館的研究者合作進行,研究成果發表在今年3月出版的《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上。2013年,杜倫大學考古系的博 [更多]
-
發布日期:2017-05-14科學家發現*小細菌 體積達到生命極限美國伯克利勞倫斯國家實驗室和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電子顯微鏡**拍攝到了一種極小的細菌,平均體積只有0.009立方微米。他們認為,這是世界上*小的生命形式,是自然界可能創造的*簡單生命體。對于是否存在這類組織,科學家們爭論了20多年,此前一直沒有用于發現它們的技術。相關結果已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志上。研究人員在地下水樣本中發現了這些細菌,并且認為它們既常見又奇特。這么說是符合邏輯的,因 [更多]
-
發布日期:2017-05-14肺部疾病是老年人的第一大殺手2015年3月23日凌晨3點左右,被譽為“***國父”的李光耀先生患病去世,國內外主流媒體對此事引起了高度的關注。享年91歲高齡的李光耀先生在普通人看來或許也算是高壽。然而多年前,李光耀先生成功戰勝了心臟、神經等方面的疾病,仙逝卻與我們非常熟悉的肺部疾病相關確實也讓醫療工作者有些意外。李光耀病程史2008年,李光耀曾因心律不齊短暫入院治療,同年11月底,李光耀接受手術并安裝心臟起搏器;2011年, [更多]
-
發布日期:2017-05-14籌劃中國腦科學計劃需注意兩個問題以闡明腦和神經系統的工作原理和機制為目標的腦科學(神經科學),是生命科學乃至所有自然科學領域中發展*為迅速的分支之一,通常被認為是自然科學的“**疆域”(last frontier)。腦科學研究目前正在掀起新的高潮,反映了它所蘊涵的科學意義,以及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正日益深刻地為人們所認識。在科學界和政府的高度專注下,美國、歐盟和日本相繼提出了各自的腦計劃。中國神經科學家們,以不遑多讓的歷史 [更多]